
年龄与外貌不是职业门槛,航司更看重的是经验积累带来的沉稳、对各类突发状况的熟练应对,以及长期飞行中沉淀出的人性化服务能力。
“知道”(nz_zhidao)跟你谈谈,网上热议"空姐”变“空嫂”是怎么回事。
▼

(IC photo/ 图)
近日,春秋航空启动已婚已育“空嫂”招聘一事,引发网友热议。
该航司发布的客舱乘务员(空嫂)兰州专项招聘计划显示,招聘面向已婚已育女性,年龄放宽至40岁,身高162cm-174cm,持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无工作经验要求、专业不限。消息一出,引发广泛赞赏。
在过去,“空姐”被视为一个吃“青春饭”的职业,春秋航空招聘“空嫂”,打破了这种认知。不过,年龄虽然放宽了,但身高和体重仍是硬指标。对于广大中年人来说,一些招聘是放宽了年龄限制,但最后是否过得了体检,才是关键。
空乘不必是
吃“青春饭”的职业
不论是“空姐”“空少”还是“空叔”“空嫂”,他们都是“空乘”,即“空中乘务员”或“空服员”。
对比国内外航司,我们可以直观看到一个鲜明的区别,即,国外航司的航线上忙碌的空乘人员,许多是气质沉稳、笑容亲切的“大妈”,她们可能已经四五十岁,脸上有皱纹,身材或许也发福了,但动作依旧利落,服务依然周到。
像世界上服务时间最长的空姐贝蒂·纳什(BetteNash),从21岁开始当空姐,一直工作到88岁去世。这意味着,空乘完全可以是终身职业。
反之,在国内航线的班机上,女性空乘大多身材高挑、妆容精致、青春靓丽,所以我们对女性空乘的称呼都是“空姐”,甚至,如果提到某个女性的职业是“空姐”,我们都会下意识地认为:她一定是个大美女。由此也衍生出另外一个潜台词:“空姐”是个吃“青春饭”的职业。
“终身职业”与“青春饭”的差异,背后是民航业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结果。
欧美发达国家的民航业起步早、体系成熟,早已跨越了单纯依赖外貌吸引客源的初级阶段。在高度规范化和专业化的市场环境中,空乘是服务提供者,也是客舱中的安全守护者,他们的安全素养、服务技能和应急能力,更为乘客所看重。因此,年龄与外貌不是职业门槛,航司更看重的是经验积累带来的沉稳、对各类突发状况的熟练应对,以及长期飞行中沉淀出的人性化服务能力。
相较之下,我国民航业的高速发展,是近二三十年才实现的跨越。2005年《国内投资民用航空业规定》正式发布施行,放宽对所有权的限制,鼓励民营资本进入民航业。在行业的市场化扩张阶段,航空公司面临着迅速抢占市场、建立品牌认知的迫切任务。此时,统一、靓丽的空乘形象,迎合了公众对现代化航空旅行的一种普遍期待,也是吸引旅客的重要手段之一。
因此,在国内民航发展的特定时期,对空乘人员实施较为严格的外形和年龄标准,某种程度上是市场驱动下的选择,也发挥了某些正向作用。
但这也带来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最直接的体现,便是大量经验丰富的乘务员因年龄增长而面临职业瓶颈,过了“35岁门槛”,便选择转行或寻求内部转岗,这在深层次上制约了空乘队伍整体专业深度的提升与传承。
随着民航市场日益成熟,飞行逐渐从少数人的奢侈体验转变为大众化的出行经历,我们对空乘的职业认知也发生了积极的转变,更看重他们应对复杂服务场景、妥善处置突发安全状况等方面的能力。春秋航空此次主动招聘“空嫂”的举措,是行业进步和观念转变的一部分。
此外,“已婚已育”女性曾在就业市场受到隐形歧视。春秋航空这次招聘对象明确为“已婚已育”且年龄放宽至40岁,也是对根深蒂固的年龄偏见和家庭身份歧视的一次矫正。

(IC photo/ 图)
身高和体重仍会
卡住很多人
在为春秋航空这次招聘叫好的同时,很多人也忽略了一个重要的信息:早在2010-2013年,春秋航空就曾进行过“空嫂”的专项招聘。当时的招聘条件里,已婚已育者优先,年龄从一开始的30-40岁,放宽为26-40岁,在2013年的专项招聘中,进一步放宽到25至45周岁。
但2013年,41至45岁的应聘者全部落选,她们主要“倒”在了身高、体重等硬指标上。
空乘行业之所以对身高有要求——女性多要求160至175厘米,男性为170至185厘米,是为了让乘务员既能轻松够到行李架存取应急设备和乘客物品,又能在狭窄的过道快速穿行,不会因过高碰头或过矮费力。
2025年春秋航空的这次招聘,年龄是放宽了,但身高有硬性指标,“162cm-174cm”,这就会卡住很多女性。
体重也是一个隐形指标。2013年那次招聘中,体重就要求控制在“身高减100的正负10%”,比如身高是164厘米,合格体重范围是(164-100)×0.9 至(164-100)×1.1即57.6至70.4公斤之间。
如果空乘体重太轻太瘦,可能在飞行颠簸时因自身稳定性不足而难以有效协助旅客,甚至在紧急撤离中会因力量不足而影响职责的履行。但体重过重,则可能影响其在客舱狭窄空间内的行动敏捷度和通过效率,在紧急情况下不仅可能妨碍自身迅速撤离,也可能对旅客的安全疏散造成潜在风险。
除了身高体重,空乘体检中还有很多要求。比如视力要求,这是为了确保乘务员能清晰识别仪表提示、应急标志和旅客的动态;血压必须稳定在正常范围内,以应对起飞降落及飞行中可能出现的压力变化;听力必须灵敏,以确保在引擎噪音的背景下仍能准确接收驾驶舱的指令和旅客的呼叫……
航空业跟多数行业一样,遵循一个普遍原则:对新入职者的身体条件会设定明确基准,以确保其具备胜任工作的基本生理能力。但入职以后,只要身体条件不影响履职,单位就不会管你是否发胖了,如果影响履职,也会安排转岗。空乘亦然,只要通过定期体检,证明身体不存在影响高空作业或应急职责的健康隐患,航司就会在体重、体形等外在条件上适当放宽,珍视空乘难以替代的经验价值。
近年来,社会在推动就业公平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不论是这次春秋航空招聘“空嫂”,还是今年“国考”报考年龄放宽至38岁,都体现了对人才价值更理性的认知。
然而,一个现实的挑战随之而来:年龄限制虽然放宽了,但身体的自然衰老、长期伏案工作、家庭责任繁重等现实因素,或让一些中年人的身体状态难以满足某些行业严格的入职体检标准。中年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以为拿到了人生新赛道的入场券,却卡在体检上,感觉更残酷了。
这为中年人敲响了健康的警钟,也引发了一个值得行业深思的问题:在年龄门槛逐步放宽的今天,某些基于年轻体质而设定的传统体检标准,是否也应该做出科学评估和适当调整?可以预见,它会是日后被高频讨论的话题。
配资平台最新消息一览表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