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作者▼

在精神心理科临床工作重,最让医生揪心的莫过于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困境——不仅要对抗内心的阴霾,还要背负沉重的病耻感,连规范用药都成了难题。而氟西汀肠溶片的出现,为打破这一僵局带来了新的可能。
迷茫别停下,续航有办法
本期"续航专家"
三九脑科医院心理行为科主任医师杨东英:
青少年正处于自我认同构建的关键时期,对他人的眼光极为敏感。抑郁症的诊断对他们而言,往往不是"生病需要治疗"的信号,而是"我和别人不一样"的标签。这种病耻感让他们想极力隐藏病情,更抵触需要长期坚持的药物治疗。尤其是需要住校的学生,每天服药担心被同学发现后遭受异样看待,家长也无法实时监督,导致用药依从性大打折扣,很多治疗因此半途而废。
其实,针对青少年抑郁症,临床指南明确推荐氟西汀等选择性 5 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作为一线用药。作为这类药物中"五朵金花"之一的氟西汀,在改善青少年抑郁情绪、缓解快感缺失和动力不足方面是有显著疗效的。但传统剂型需要每日服药,这对于有强烈病耻感的青少年来说,无疑增加了心理负担和暴露风险。
氟西汀肠溶片的诞生,精准破解了这一痛点。每周只需服用 1 片,彻底改变了每日用药的模式。对于住校生而言,无需再每天偷偷摸摸准备药物,每周只需在合适的时间服用一次,大大降低了被发现的概率,减少了心理压力,也让家长摆脱了远程监督的焦虑,从根源上提升了用药依从性。
同时,氟西汀肠溶片采用缓释 + 肠溶的双重机制,不仅保证了药物在体内平稳释放,持续发挥治疗作用,更能有效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比起传统抗抑郁药常出现的恶心、腹胀、便秘等消化道不良反应,氟西汀在临床使用中很少有患者反馈这些用不良反应。

心灵小感冒,专家来支招
作为临床医生,我们欣慰地看到,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在氟西汀肠溶片的帮助下,愿意主动配合治疗,逐渐走出抑郁的阴影。对抗青少年抑郁症,不仅需要有效的药物,更需要理解和包容的社会环境,以及更贴合他们需求的医疗解决方案。
图片来源:摄图网
本视频 / 资讯 / 文章的内容仅供参考、学习使用,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有不适请及时到正规医院就医。如需转载,请在公众号下留言。
作者介绍

杨东英
三九脑科医院
心理行为科 主任医师
简介:
广东省心理学会会员,广东省健康科普促进会精神心理分会常委。1996 年毕业于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临床医学系,曾在广州市脑科医院从事精神心理科临床、科研、教学等工作近 30 年。对精神心理科尤其是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神经症等各种难治性精神心理疾病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焦虑症,强迫症,精神分裂症,睡眠障碍,儿童青少年情绪行为障碍等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开展心理咨询。
曾负责广东省中医药局课题,广州市卫生局课题"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 MTHFR 基因多态与首发精神分裂症关联研究"等。曾参与多项药物临床试验,发表学术论文"米氮平与阿米替林治疗抑郁症对照研究"等多篇。

RECOMMEND
配资平台最新消息一览表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