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江怒涛中的庄严宣告——记“紫石英号事件”与中国主权的觉醒
曾记否,1949年4月的长江北岸,百万雄师厉兵秣马,渡江战役的号角即将吹响。此时的长江,不仅是国共两党军事对峙的分界线,更是旧中国百年屈辱与新中国主权觉醒的博弈场。就在这一历史关键时刻,英国“紫石英号”军舰无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严正警告,悍然闯入交战水域,引发了震惊世界的“紫石英号事件”。这场炮战,不仅击碎了帝国主义在中国内河横行无忌的“炮舰神话”,更以雷霆之势宣告了中国人民“谁主沉浮”的时代强音。
炮舰闯防:帝国主义的最后傲慢
1949年4月,国共和平谈判陷入僵局,解放军第二、第三野战军共计120万人已在西起九江、东至江阴的千里长江北岸完成集结,一场终结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渡江战役箭在弦上。为保障作战安全,解放军明确宣布封锁长江水域,外国军舰未经许可不得进入作战区域——这是一个主权国家维护军事行动安全的正当要求,更是对近代以来列强在华特权的彻底否定。
然而,百年殖民历史催生的傲慢,让英国远东舰队无视这一严正声明。4月20日上午9时30分,英国皇家海军“紫石英号”护航驱逐舰打着“保护侨民”的旗号,由东向西擅自闯入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特纵炮三团的防守区域——长江三江营水域。这艘排水量约2000吨的军舰,配备6门4英寸主炮及数门高射炮,凭借着“日不落帝国”的余晖,毫无顾忌地穿行在解放军的炮兵阵地前沿。
炮三团官兵当即按照预案鸣炮警告,示意英舰立即停驶并退出防区。但“紫石英号”非但没有减速,反而在发现北岸炮兵阵地后率先开火,炮弹呼啸着落在解放军阵地上。与此同时,南岸国民党军的炮兵阵地也随即响应,向解放军阵地发起支援射击。帝国主义与反动势力的联合挑衅,将中国人民的忍耐推向了极限。
雷霆反击:人民军队的主权宣言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面对英舰的武装挑衅,解放军前线指挥员果断下令还击。三野特纵炮三团七连的日式75毫米野炮与一连的105毫米榴弹炮同时怒吼,密集的炮火瞬间锁定“紫石英号”。在解放军精准的打击下,“紫石英号”舰体多处中弹,舵机失灵,被迫转向南岸浅滩搁浅,舰上炮手大量伤亡,舰长斯金勒少校重伤不治。走投无路的英舰只得挂起白旗示意投降,解放军随即停止射击。
英国远东舰队并未吸取教训。当天中午13时45分,英舰“伴侣号”从南京紧急驰援,试图拖走“紫石英号”。这艘同型护航驱逐舰凭借机动性优势,窜至解放军炮兵视野死角疯狂炮击,击毁解放军两门野炮,造成6名炮手阵亡。但解放军炮六团的美式105毫米榴弹炮迅速投入战斗,凭借先进的观测器材和协同战术,连续击中“伴侣号”5弹。“伴侣号”舰体严重受损,只得抛下“紫石英号”仓皇向东逃窜。
4月21日,国共和平谈判破裂,毛泽东、朱德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渡江战役全面打响。同日,英国远东舰队副司令马登中将亲自率领巡洋舰“伦敦号”(排水量7000吨,配备12门6英寸主炮)和护卫舰“黑天鹅号”再次闯入解放军防区,企图以更强的武力实施报复。解放军第23军炮兵部队立即鸣炮警告,而英舰竟直接将炮口对准北岸阵地发起攻击,一发炮弹击中解放军202团指挥所,团长邓若波当场牺牲,四十余名官兵伤亡。
血的代价点燃了全军怒火。三野特纵炮六团的36门美式榴弹炮与各步兵师炮兵协同作战,形成密集火网。“伦敦号”舰桥和3个主炮塔先后被击中,马登中将险些丧命,英军15人阵亡、25人受伤。在解放军的猛烈打击下,这两艘英舰最终放弃救援,狼狈退回上海。连续两场炮战,解放军以顽强的斗志和精准的战术,打破了“帝国主义军舰不可战胜”的神话,用炮火捍卫了国家主权。
谈判博弈:老一辈革命家的战略智慧
“紫石英号”搁浅后,中英双方展开了长达三个多月的谈判。英方始终坚持“军舰有合法航行权”的殖民主义论调,拒绝为闯入防区和挑起冲突道歉,更不愿承担赔偿责任。英国前首相丘吉尔甚至扬言要派航空母舰到远东“报复”,首相艾德礼也公开声称英舰的行动“合法”。
面对复杂的国际局势,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展现出高超的战略智慧和坚定的原则立场。毛泽东明确指示:事件虽属偶然,但要借此教育人民认清帝国主义本质,同时保持冷静,不扩大冲突。解放军一方面严格执行人道主义原则,为英舰伤员提供救治,运送必要的生活用品;另一方面在谈判中寸步不让,始终坚持“道歉、赔偿、保证不再犯”的三项基本要求,明确告知英方——中国的内河主权不容侵犯,任何外国势力都必须尊重中国人民的意志。
英方在谈判中反复推诿、毫无诚意,最终于7月30日采取卑劣手段:趁“江陵解放”号客轮经过时,“紫石英号”强行将其作为掩护,偷偷启航潜逃。途中不仅向解放军监视哨开炮,还撞伤撞沉多艘中国木船,最终从崇明岛北口仓皇逃出长江。解放军考虑到避免国际冲突扩大,未对其进行追击,这场持续三个多月的主权博弈,以帝国主义的狼狈退场告终。
以史为鉴:主权在我的永恒昭示
“紫石英号事件”看似一场偶然的军事冲突,实则是中国近代历史的必然转折。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西方列强凭借坚船利炮,迫使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攫取了在中国内河自由航行的特权。一百多年间,外国军舰在中国的江河湖海横冲直撞,成为民族屈辱的象征。而“紫石英号事件”中,解放军的坚决反击,首次以武力彻底终结了这种殖民特权,标志着帝国主义在华“炮舰政策”的最终破产。
这场炮战的意义,远不止于军事层面的胜利。它向世界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再也不会容忍任何外国势力践踏国家主权;它彰显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豪迈气魄——这种气魄,源于对民族独立的执着追求,源于对人民利益的坚定守护,更源于对历史潮流的深刻洞察。当解放军的炮火在长江上响起时,击垮的是殖民主义的傲慢,树立的是中华民族的尊严。
我们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决心丝毫不能动摇
如今,长江依旧奔腾不息,当年的炮声早已消散,但“紫石英号事件”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永不过时。它警示我们:国家主权不容一丝一毫的侵犯,民族尊严必须用坚定的意志和强大的实力来捍卫;它激励我们:传承老一辈革命家的精神血脉,以史为鉴、居安思危,在实现民族复兴的道路上,始终保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勇气和智慧。
长江怒涛见证历史,主权在我昭示未来。“紫石英号”的仓皇逃窜,注定成为帝国主义殖民史的耻辱一页;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反击,则永远铭刻在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光辉史册上,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为守护国家主权、捍卫民族尊严而奋勇前行。
面对国家主权,任何挑战都将在中国人民维护国家统一的坚定意志前彻底溃败。历史一再证明,分裂势力与外部干涉逆流而动,终究不过是时代洪流中的泡沫,终将被正义与大势击碎。此时耳边回响起杨洁篪那一句“你们没有资格在中国的面前说,你们从实力的地位出发同中国谈话......三十年前你们没有资格,今天也没有”的铿锵话语,这不仅是外交辞令,更是国家意志的庄严宣示。从长江炮战到今日的全球博弈,中国始终以坚定立场和坚实实力守护主权底线。
(注:文档部分内容可能由 AI 生成)
配资平台最新消息一览表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