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没在头条更新文章了,最近有读者问我在忙什么。老实说,写了那么多年的历史,我越来越对那些空洞不实、专门用来忽悠人的言辞感到厌倦。所以,近些年我改变了写作方向,开始关注一些更贴近实际的内容,比如古代的兵器、火炮,或者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衣食住行。尽管我写了不少这类的文章,但在头条发布的其实并不多,也算是个事实。
言归正传,今天咱们聊聊近期非常热门的日本安倍家族。当然,作为历史研究者,我们不适合对当代人物做过多评论,所以我们不谈现在的事,聊聊过去的故事。实际上,安倍家族与中国的渊源非常深厚,可以追溯到唐朝时期。
怎么说呢?大唐开元五年,正是日本第八次遣唐使船出发的时期。这艘船上,有一位与安倍家族息息相关的人物,他正是安倍家族的远祖。那时,他从今天的大阪,也就是当时的难波出发,与船上的另一位人物——吉备真备一同前往中国。吉备真备后来成为中国历史课本中的人物,而他们俩当时都是为了向唐朝学习先进文化而踏上这条远征的。
到了开元五年的九月,这艘船终于抵达了唐朝的洛阳,见到了当时的唐明皇。与今天很多国家排斥外国人不同,唐明皇显得格外宽容,他不仅接待了安倍家族的祖先,还特地给他赐予了进入国子监读书的资格。此后,这位祖先进一步进入了国子监太学,专攻《礼记》《诗经》以及《左传》等经典,那个年代可没有今天的英语或数学科目,他完全是在古典文化的海洋中遨游。
展开剩余66%后来,他顺利参加了唐朝的科举考试,一举高中进士(虽然不知道当时的考官是否对外国考生有特殊关照)。因此,他被任命为唐朝洛阳司经校书,负责古籍的整理工作,官职级别是正九品下,差不多相当于现在的副科级。
但这位安倍家族的祖先并非只专注于工作。他不仅参与古籍整理,还常常吟诗作对,甚至与当时的文学巨匠王维和李白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传说他曾赠送李白一件日本风格的裘衣,李白对此深感触动,但据说他并没有穿上那件衣服。
安倍家族的祖先在唐朝的仕途可谓颇为顺利。到开元十九年,他升任门下省左补阙,从七品上官职,意味着他有了与皇帝接触的机会,这也为他之后的进一步升迁铺平了道路。最终,在唐肃宗时期,他升任了左散骑常侍兼安南都护的职务,安南即今日的越南北部。简言之,这位日本人被唐朝派遣到今天的越南工作。
不过,他的生活并非总是一帆风顺。天宝十二年,他曾坐船返回日本,途中却遭遇了风暴,船被吹到海中,结果他被误认为已经失踪。这一消息令李白非常伤心,他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句:“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然而,李白的忧伤是多余的,安倍的祖先并没有死,而是顺利返回了日本。此后,他还回到唐朝,并写了一首诗回赠李白:“魂兮归来了,感君痛苦吾。我更为君哭,不得长安住。”意思是我回来了,你怎么不留在长安,而是去了别的地方?
值得一提的是,这位安倍家族的先祖在唐朝居住了数十年,直到唐代宗年间,才准备启程归国。可在回程途中,他的船再一次遭遇风暴,漂到了今天的越南,不得不再次返回长安。最终,他在唐代宗时期去世,安倍家族的先祖长眠在长安。
有一个小细节值得说明:在中国的历史记载中,这位安倍家族的祖先名叫阿倍仲麻吕,而在日本的记载中,他则被称作安倍仲满。安倍家族的影响力不仅限于古代,在日本的政治舞台上,他们长期占据重要位置。例如,安倍内麻吕曾担任过日本的左大臣,而今天的安倍晋三则自2010年起宣称自己是这位古代先祖的后裔。
即便到日本近现代,安倍家族依旧活跃。晋三的祖父安倍宽,是20世纪30至40年代的著名反战人士,在太平洋战争期间,他曾积极在民间宣传反战思想,号召日本人民放弃战争,以拯救国家。直到1946年,他因患骨癌去世。晋三的父亲安倍晋太郎,在中曾根康弘的内阁中担任日本外相,并公开承认日本过去发动的战争是侵略战争,是一场错误的战争。
然而,尽管安倍家族一代代有着反战的传统,安倍晋三却没有延续这一和平主义的思想。
发布于:天津市配资平台最新消息一览表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